來到京都的第三天 老實說在這之前
卡普西根本沒有規劃要去拜訪姬路城
完全是因為昨晚看到K'a House牆上公佈欄中的照片
才突然冒出這個想法來
因為姬路距離京都不算短
再加上thru pass並不像JR pass來的快速
天剛亮就從京都車站搭至烏丸轉阪急京都本線
外頭的天空依稀還能看到灰白的月亮掛在天空中
可想而知今日又有大半時光要花在交通上~
不過卡普西倒是很樂見如此
一個人旅行的樂趣就是可以用這樣慢慢的腳步來體驗當地人平常的生活
看著一個個穿著如制服一般西裝的上班族
一踏進車廂就拿出手機不停勤奮地打著mail
相較之下 卡普西的兩手空空 完全是個格格不入的外國人類
通勤電車迅速地駛過我不熟悉的車站
窗外景色從市區變成鄉間 再由鄉間又變回市區 就快接近大阪了!!
一個多小時就這樣飛逝過去
總算廣播器中傳來「終点駅 梅田」
梅田是一個非常大的轉運站
下車那一瞬間彷彿置身電影中歐洲車站的感覺
好幾個月台一字排開的磅礡氣勢真是不得了
題外話一下 由於這邊是終點站
所以只要列車抵達要再出發前
車廂內的座位就會自動更換方向
讓乘客不用背對行駛方向乘坐
有空來到梅田一定要駐足觀賞這貼心的設計^^
雖然到了阪急京都本線的終點 卻還不是今天的目的地
需要再轉乘阪神本線至大阪湾附近的「三宮」
然後轉搭山陽電鉄本線一路直達姬路
沿途可以看見寬廣的大阪湾以及雄偉的明石大橋
海面因反射著陽光而波光粼粼
隨著車廂有節奏地搖擺下
卡普西腦中的瞌睡蟲又跑出來作怪
就在這樣昏昏欲睡又左搖右晃的情形下
終於抵達了今天的終點「姬路站」
姬路市是個以姬路城為中心的城市 市容非常乾淨
點綴著些許獨特的藝術雕塑品 漫步其中其實感覺相當不錯喔^^
沿著車站出口的大馬路一直往前走
大約十來分鐘就能看到姬路城
姬路城所在的姬山 往昔稱為「日女道丘」
根據「風土記」記載 神話時代一對父子神來到播磨國創造國土
父神名為大汝命 子神名為火明命
由於兒子血氣方剛 父神受不了他處處和自己唱反調
決定偷偷搭船一走了之 卻沒想到被兒子發現
兒子在大怒之下呼風喚雨 讓父神所搭的船遇難
船體破碎之處化為船丘(姬路城西邊的景福寺山)
船內的十四樣物品落海之處也全化為十四座丘陵
其中繭子落海之處正是「日女道丘」
「日女道」發音為「HIMEJI」
之後音譯為「姬山」 再漸漸變成「姬路」
一般認為姬路城的原型於1346年由赤松貞範所築
於1993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為全日本第一個登錄的世界遺產
同時與熊本城 名古屋城並列為日本三大名城
其白色城牆及蜿蜒屋簷造型 猶如展翅欲飛的白鷺 又被稱作「白鷺城」
十六世紀時的藩主以此作為戰略據點 特別以螺旋式的建築方式加強建造
欲從大門到天守閣 並非直線一條路通到底 中間得經過許多彎道
彎道四周的城牆上還有很多的槍眼 可以對付前來攻城的士兵
而其低矮門框及城樓內機關滿佈的構造 都令城池難以攻陷
所以建城五百年來從未受過攻擊 為其贏得「不戰之城」的稱號
走進姬路城內 那左彎右拐的彎道一下子就能把人搞得暈頭轉向
要不是日本人細心地加上路標 卡普西最後一定沒辦法找到去天守閣的入口
越過層層由大量石材構成的高聳城牆 終於來到大天守閣的屋簷下
卡普西總算了解建城之人的用心 換作是敵人 怎麼可能到的了這裏咧!!
雖然外觀上的白牆黑瓦與会津若松的「鶴ヶ城」有些許類似
但是整體氣勢上根本是小巫見大巫 不得不讓卡普西感到深深佩服!!
天守閣裡處處有軍械庫 彈藥倉和掛刀掛槍的地方
另外還有許多的密室可攻武士或忍者躲藏
昔日身為此城的城主應該天天得提心吊膽 處處防備吧~
雖然高高在上 但可真是個不容易的生活呀!!
而卡普西實在不懂為什麼內部的階梯都建造得相當的陡 而且幅寬又小
若是一個不小心可是很容易從樓梯上摔下的說~
難道這也是一種防止外敵入侵的方法嗎?!
此外 姬路城的瓦片也是相當的著名
因為歷史上只要姬路城每更換一次城主 所有的瓦片就必須更新
這些有著家紋圖樣的瓦當象徵著城主威望宣示與識別的作用
若要悠閒漫步完整座城池大概需要兩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吧~
卡普西在出口附近的商店買了個紀念幣
可以打上日期和其他字樣 是個相當不錯的紀念品
這個時候來正好是菊花盛開的節氣 因此處處可見菊展的設置
卡普西在這碰巧遇上趁著好天氣 穿著和服外出的婦人們
果然日本的城池還是要配上傳統服裝最對味呀^^
【Day 3】京都駅→姬路城→神戶港→明石大橋→京都駅
つづく
- Apr 03 Sat 2010 18:57
【ひとり散策】兵庫×姫路城・優雅高飛的白鷺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